
《無人生還》——被標題劇透的推理小說
故事的開始是十個不同職業,毫無關聯的人相繼受到來自神秘人的邀請函,邀請他們去傳言中被富豪買下的“士兵島”。他們抵達后,在晚餐時刻,餐廳的留聲機響起,指控著十個人不為人知的罪行。原來在看似光鮮得體的外表下,每個人都隱藏著一顆丑陋的心和背負著直接或間接的命案。
在眾人的困惑與惶恐中,噩夢開始了,同行的人按著童謠里描述的方式死去,并且每死一個,餐桌上的陶瓷小士兵就會少一個。就這樣,最后……無人生還。
小說在渲染恐怖氛圍上很獨特,少有的環境描寫,也沒有對人或尸體的肖像描寫,恐怖和迷惑卻一直彌漫在字里行間。運用意識流的手法,讓人切實感受到被困者的恐懼、道德的譴責、求生的掙扎。
我相信好的推理小說會通過嚴密的線索伏筆和邏輯推理讓人不停地打臉和恍然大悟,如果能延伸出對人性的思考,那就更是錦上添花。
遺憾的是,在小說謎底揭開的時候,我并沒有恍然大悟的感覺,反倒有點被欺騙的感覺,還可以假死?還可以聯手演戲?對于兇手的鎖定,沒有提及的線索太多了,有點自圓其說的感覺。連動機(為了想殺人而去殺人)也顯得太過牽強。
小說源于現實,這部作品中讓人產生的思考也是深沉的:對于法律的漏網之魚,有罪卻因為種種原因而茍活在道德的灰色地帶,兇手是采取了法外制裁,以暴制暴。對于這種方式,我想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但是,有一點我想是可以肯定的,故事中法官的殺人不僅僅是為了正義,還有自己病態的心理和對殺人的追求。
每個人或者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希望我們在面對生活的不法分子時,永遠能做到嫉惡如仇,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慎獨,在不了解真相時不要對一個人進行“道德審判”。
- 語錄摘抄:
或許,無法預知未來,對自己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假話往往比真話更有說服力無人生還讀書賞析 讀后感 第(2)篇
“罪惡終將受到懲罰”
看推理小說的一個特點就是會從頭到尾戰戰兢兢,生怕由于漏掉某一個細節,而跳入作者埋的坑,使自己猜測的兇手與最后的兇手南轅北轍,看每一個人物時都會猜測他是不是兇手,或者假定某個人物就是兇手,直到后面的情節出現,然后被打臉。而后又義無反顧的繼續猜測,繼續被打臉。承認本篇小說如果沒有看到最后法官的自白,要自己去想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結局,估計那要有的想了。有生之年系列也說不定。一直認為一篇好的推理小說除了應當有嚴密的符合邏輯的推理,里面對不同人物的性格與心理百態的描寫很多時候是更加吸引我的部分。十個人,被困荒島別墅,一個接一個按照寓言的方式被“審判”,每死去一個人,余下的人心里承受的恐懼便更增加一分,直到最后無一生還??赐昀?,棒棒的小說,想給4.5顆星。嗯,謝謝敏姐姐贈的書。